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癫痫科普

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科普:基因编辑治疗癫痫!从“不可治”到“可修正”!

文章来源: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发布时间:2025-11-10

遗传性癫痫的困境:30%患者面临“无药可用”

约30%的癫痫患者属于药物难治性癫痫,其中Dravet综合征、Lennox-Gastaut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占比较高。这些疾病由单个基因突变导致,传统抗癫痫药物效果有限,患者常伴随严重认知障碍和早逝风险。

CRISPR技术突破:精准修复“癫痫基因”

2024年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》报道了一项里程碑式研究:科学家利用CRISPR-Cas9基因编辑技术,成功修复小鼠模型中的SCN1A基因突变(Dravet综合征的主要病因),使癫痫发作频率减少78%。

治疗机制:

靶向定位:SCN1A基因编码钠通道蛋白Nav1.1,突变导致神经元过度兴奋;

递送系统:通过脂质纳米颗粒将基因编辑工具递送至大脑;

精准修复:Cas9酶切割突变位点,引导细胞利用正常模板进行修复。

临床进展:从动物实验到人体试验

反义寡核苷酸药物:针对SCN1A基因的Zorevunersen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,95%的患者在两年随访期内认知与行为功能显著改善,癫痫发作频率降低63%;

体内基因编辑:2025年,美国FDA批准了首例针对Angelman综合征的CRISPR疗法临床试验,通过脊髓注射修复UBE3A基因。

伦理争议:基因编辑的边界在哪里?

尽管技术前景广阔,但基因编辑的伦理风险引发讨论:

“设计婴儿”风险:是否可能被用于非医疗目的的基因改造?

脱靶效应:编辑其他基因可能导致未知健康风险;

公平性问题:高昂的治疗费用可能加剧医疗资源不平等。

专家强调,当前技术仅针对严重致病突变,且需严格遵循国际伦理准则。


上一篇:

黑龙江中亚癫痫病医院科普:AI预警癫痫发作!科技如何为患者筑起安全防线?

下一篇:

神经调控黑科技!给大脑装上“智能开关”!迷走神经刺激、脑深部电刺激如何实现“无创控痫”?